德州璟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:0534-2753511
传真:0534-2753511
邮箱:jingtaikj@126.com
网址:www.luismarchal.com
公司产品负责人
IPS保温板 陈经理 手机:13583416799
XPS挤塑板 陈经理 手机:13583416799
外墙装饰 张经理 手机:13853429828
商砼 姚经理 手机:13805342171
IPS自保温体系属于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产品。
1. IPS自保温体系:
以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为基层,以工厂制作的EPS(XPS)单面钢丝网架板为保温层,施工时将钢丝网架板置于外模板内侧,并采用钢筋作为联接件,将网架板与剪力墙钢筋牢固联接,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自保温体系(简称IPS自保温体系)。
2. IPS板
IPS板是由单面起构造作用的镀锌钢丝网片与穿透XPS(EPS)板的镀锌钢丝(简称“腹丝”)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焊接,且由界面砂浆包覆的三维空间网架保温板(简称“IPS板”)。(详见图1-1)
3. IPS自保温体系构造
IPS自保温体系是由内侧普通剪力墙,IPS板外侧混凝土防护墙等部分组成的集承
重、保温维护于一体的现浇混凝土复合墙体。(详见图1-2)
三.性能特点与适用范围
1. IPS自保温体系性能特点
① 实现了墙体保温与结构同步施工,减少了施工工序,缩短了工期,与其它一体化保温体系相比,有施工简单,工程造价低的特点。
② 解决了建筑保温墙体的整体性和耐候性问题,达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真正一体化同寿命之目的。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易空鼓、开裂、渗水、脱落等质量问题,特别是解决了外墙保温寿命短的致命问题。
③ 彻底解决了建筑保温工程的防火等安全问题。
④ 无须改变结构设计,使建筑设计简便易行。
2. 适用范围
IPS自保温体系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的新建、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与公用建筑所有高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工程。
四.技术标准
1. IPS板规格尺寸见表3-1
表3-1 IPS板规格尺寸(mm)
项 目 |
尺 寸 |
允 许 偏 差 |
试 验 方 法 |
宽 度 |
600、1200 |
±5 |
GB26540 |
长 度 |
≤3000 |
±5 |
|
保温层厚度 |
根据节能设计计算确定 |
±2 |
|
两对角线差 |
|
≤10 |
|
钢丝网片局部翘曲 |
|
≤5 |
2 . IPS板质量要求见表3-2
表3-2 IPS板质量要求
项 目 |
质 量 要 求 |
试验方法 |
外 观 |
界面砂浆涂覆均匀,不得有漏涂或漏喷,与镀锌钢丝和保温板附着牢固,干擦不掉粉。板面平整,不得有明显翘曲、变形,保温板不得掉角、破损。 |
GB 26540
|
保温板对接 |
板长3000mm范围内保温板的对接不应多余两处,且对接处需要用胶粘剂粘牢。 |
|
钢丝网片及腹丝 |
无机械损伤,焊点区以外不允许钢丝锈点,钢丝镀锌层均匀。 |
|
焊 点 |
网片漏焊、脱焊点不超过焊点数的0.8%,且不应集中在一处,连续脱焊点不应多于2点;腹丝与网片漏焊率不超过3%,板端200mm区段内的焊点不允许脱焊、漏焊。 |
|
钢丝网片网格 |
符合设计要求,纵横向钢丝相互垂直,网孔尺寸为75mm×75mm,经向纬向偏差不大于±2.5mm。 |
|
钢丝网片距 保温板距离 |
钢丝网片距保温板距离为25mm,偏差不宜大于±3.0mm。 |
|
腹丝倾角 |
腹丝与经向水平线夹角不得小于15°,同方向相邻腹丝不平整度应小于等于3° |
|
同方向相邻 腹丝中心距 |
同方向相邻腹丝中心距应为150mm,偏差不得大于±5.0mm。 |
|
钢丝挑头 |
钢丝网片板边钢丝挑头长度≤6mm,腹丝挑头≤5mm。 |
|
腹丝穿透保温 板外露长度 |
当保温板厚度d≤50mm时,穿透保温板挑头离板面垂直距离≥30mm;当50mm<d≤100mm时,穿透保温板挑头离板面垂直距离≥35mm。 |
3. IPS板保温材料应符合表3-3规定
表3-3保温材料的主要性能与指标
项 目 |
单 位 |
性 能 指 标 |
试 验 方 法 |
|
XPS板 |
EPS板 |
|||
表观密度 |
Kg/m³ |
≤35 |
≥20 |
GB/T6343 |
导热系数 |
W/(m.K) |
≤0.030 |
≤0.038 |
GB/T10294 |
压缩强度 |
MPa |
≥0.20 |
≥0.10 |
GB/T8813 |
燃烧性能 |
阻燃型 |
不低于B2级 |
不低于B2级 |
GB 8624 |
4. 镀锌钢丝及钢丝网片的力学性能应符合3-4表规定
表3-4 镀锌钢丝及钢丝网片力学性能
实 验 项 目 |
单 位 |
质 量 要 求 |
试 验 方 法 |
|
镀锌钢丝 |
直径 |
mm |
3.0±0.05 |
GB26540 |
抗拉强度 |
N/mm² |
≥550 |
GB/T228.1 |
|
弯曲试验,次/180° |
次 |
≥6 |
GB/T238 |
|
钢丝网片 |
焊点抗拉 |
N |
≥330N |
QB/T3897 |
钢丝网镀锌层质量 |
g/m² |
≥20 |
GB/T2973 |
5. 界面砂浆的主要性能与指标应符合表3-5规定
表3-5界面砂浆的主要性能与指标
实 验 项 目 |
单 位 |
性 能 指 标 |
试 验 方 法 |
|
拉伸粘结强度 (与水泥基) |
标准状态14d |
MPa |
≥0.5 |
GB/T228 |
浸水后 |
≥0.3 |
|||
拉伸粘结强度 (与XPS板) |
原强度 |
MPa |
≥0.2 |
|
耐水 |
||||
拉伸粘结强度 (与EPS板) |
原强度 |
MPa |
≥0.1 |
|
耐水 |
6. 自密实混凝土要求应符合表3-6规定
表3-6混凝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指标
检 测 性 能 |
测 试 值 |
性能指标 |
测试方法 |
适 用 范 围 |
充填性 SF |
坍落扩展度 |
760mm~ 850mm |
坍落扩展度 |
适用于结构紧密的竖向构件、形状复杂的结构等(粗骨料公称粒径宜小于16mm)。 |
间隙通过性PA |
坍落扩展度与 有环条件下的 扩展度差值 |
0mm~ 25mm |
J-环扩展度 |
适用于钢筋净距60mm至80mm。 |
抗离析性 SR |
浮浆百分比 |
≤15% |
筛析法 |
适用于流动距离超过5m、且钢筋净距大于80mm的竖向结构。也适用于流动距离小于5m、钢筋净距小于80mm的竖向结构,但流动距离超过5m,SR值宜小于10%。 |
五.设计与施工
1. 结构设计
IPS板外侧现浇混凝土浇注层厚度为50mm,设计时不参与结构计算,应考虑混凝土自重对竖向荷载、水平地震力及结构钢度的影响。
IPS自保温体系的内侧普通剪力墙及框架的结构设计,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、规范的规定执行。
2. 节能设计
IPS结构自保温墙体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山东省工程建筑标准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DBJ14-037和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DBJ14-036的规定。
3. 结构要求
① IPS板间竖缝连接构造应采取长200mm、竖向间距150mm、直径3mm的附加镀锌钢丝或采取同规格宽度为100mm的附加镀锌钢丝网片的方式在IPS板之间进行绑扎连接。
② IPS板楼层间每层楼板处将楼板外挑以承受该层的IPS板及外侧50mm混凝土的竖向荷载。外挑部分楼板的厚度为80mm,外挑长度为保温板厚度加30mm,并将楼板负弯矩钢筋深入至外跳板内。
③ IPS自保温体系中连接件在保温板内、外侧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00mm,外侧锚固筋应做成90°弯钩并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。每平方米宜设置6个。
④ IPS板的内外侧应按梅花状@500mm均匀设置支撑定位垫块,以确保保温板与钢丝网片间,钢丝网片与外模板之间隔25mm间距,可防止保温板在浇筑时受压而偏移。
⑤ IPS自保温体系的外填充墙,可采用双面钢丝网架板两侧同时现浇混凝土的方式。见图4-1
图4-1 窗下填充墙采用双面钢丝网架板构造做法
4.施工
① IPS自保温体系施工流程见图4-2
图4-2 自保温体系施工流程图
剪力墙钢筋绑扎定位 |
IPS板安装定位块 |
IPS板安装就位 |
IPS板间连接及管线铺设设 |
模板支护 |
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 |
模板拆除 |
混凝土养护 |
② 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
IPS板的安装应在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进行,IPS板应安装在剪力墙外侧外墙模板内侧,IPS板复丝露头一面朝向剪力墙钢筋,钢丝网片一面,面向外墙模板。安装时校对好各部位尺寸,按构造要求安装支承垫块和钢筋连接件。
检查IPS板型号尺寸符合要求,固定牢固后安装内外模板,安装模板时防止杂物硬物进入墙体内损坏保温板,并要安装牢固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。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,浇筑时控制IPS板两侧混凝土浇筑速度的均衡性,两侧高度控制在400mm以内。震捣时可采用橡皮锤等工具在两模板外侧辅助敲打震动,必要时可采用钢筋均匀插捣,严禁用插入式震捣器插入砼内进行震捣,以防IPS板移位。
对预留孔洞等门窗洞口四周,以及模板拆除后穿墙套管所留孔洞等特殊部位,根据规定做热桥阻断处理。
IPS板两侧的混凝土应在模版拆除后,立即刷养护剂或12小时内覆盖浇水养护,且连续养护14天以上。
施工作业时要戴好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,以防腹丝扎伤人。
六.运输与存放
装卸时应轻拿轻放,平行或立式摆放在运输车辆中,严禁摔震、踩踏,存放时应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场地,并采用斜立式或平行式摆放。存放和施工现场要有防雨、防晒、防火等安全措施。
IPS板保温体系,于2011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和建设厅科技成果鉴定,达到国内领先水平;2012年7月1日应用技术规程(DBJ/T14-088-2012)实施;2012年10月10日设计图集(12系列·鲁2012-L12SJ156)发布实施,现已在山东省大面积应用,并正向全国推广应用。